學法普法,勇做法律“傳播者”
鄉(xiāng)村法治建設的第一步,是讓法律知識走進千家萬戶。為此,他積極投身法律知識培訓,認真學習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》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》等與村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(guī)。同時,他還借助村廣播定時播報法律小常識,利用宣傳欄展示最新法律條文,在微信群分享實用法律案例,定期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識。村民們都親切地稱他為“瑜哥”。
例如,針對農村常見的勞務糾紛問題,李國瑜專門派發(fā)通俗易懂的宣傳手冊,用案例講解法律條文,幫助村民了解自己的權利和義務。通過這種方式,村民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,遇到問題也能主動尋求法律途徑解決。
今年以來,蕉坑村共計開展8場普法宣傳活動,派發(fā)宣傳資料100余份,在轄區(qū)內營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圍。
調解糾紛,擔當矛盾“化解者”
在鄉(xiāng)村,鄰里糾紛、家庭矛盾時有發(fā)生。作為“法律明白人”,李國瑜深知調解工作的重要性。每次遇到糾紛,他都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,耐心傾聽雙方訴求,用法律知識幫助他們分析問題、化解矛盾。
“記得去年,村里兩戶村民因土地邊界問題爭執(zhí)不下,場面陷入焦灼。李國瑜迅速查閱土地歷史資料,并邀請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實地測量。經過多次調解,雙方最終達成一致,握手言和??吹矫芑?,我心里也感到無比欣慰?!辫じ缯f到。
服務村民,成為群眾“貼心人”
為了方便村民獲取法律幫助,李國瑜堅守在村委會設立的“法律咨詢服務點”,每周固定時間為村民提供法律咨詢。不管是勞動合同糾紛、土地糾紛,還是其他業(yè)務辦理疑問,他都耐心解答,幫助村民找到合法合理的解決辦法。
曾經有一位村民因損害賠償問題與對方產生糾紛,情緒非常激動。李國瑜一邊安撫他的情緒,一邊幫他聯系鎮(zhèn)上司法所,最終通過法律途徑維護了他的合法權益。事后,村民感激地說:“要不是有你在,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?!边@句話讓瑜哥更加堅定了做好“法律明白人”的決心。 憑借這樣的貼心服務,李國瑜收獲了村民的一致好評,主動上門咨詢法律問題的村民數量逐月攀升。
總結經驗,甘為鄉(xiāng)村法治“推動者”
李國瑜坦言,在日常工作中深感鄉(xiāng)村法治建設任重道遠。盡管取得一定成績,但也面臨挑戰(zhàn),比如部分村民法律意識淡薄,導致糾紛調解難度較大等問題依然突出。面對這些挑戰(zhàn),李國瑜并未退縮,而是不斷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,積極探索創(chuàng)新工作方法。他主動加強與鎮(zhèn)司法所的溝通協作,定期邀請司法所工作人員以及村居律師等專業(yè)法律人士到村里開展法律講座,為村民提供更為專業(yè)、全面的法律服務。
作為一名“法律明白人”,我深知肩上的責任重大。鄉(xiāng)村法治建設需要每一位村民的積極參與,只有讓法律真正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,才能實現鄉(xiāng)村的和諧與長治久安。” 李國瑜堅定地表示,“未來,我將繼續(xù)深深扎根基層,全心全意、用心用情地為村民服務,努力做一名讓村民滿意的合格‘法律明白人’,為鄉(xiāng)村振興戰(zhàn)略的實施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!